陆旸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Email: luyang2002@cass.org.cn
学术简介
陆旸,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2019年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1月入选中国社科院首批“青年英才”,2024年1月入选中国社科院首批青年人才“培远计划”。曾在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Bruegel)、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人口研究》、《统计研究》、China & World Econom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消费经济学会理事、老龄经济学分会理事,及若干国内期刊匿名审稿人。
研究领域
中国及全球潜在增长率预测、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环境规制与贸易
工作经历
2009.07—2012.1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12.12—2018.05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8.06—2025.0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2020.10—2024.0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中国人口年鉴》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2024.02—2025.0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
2025.03—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研究员
专著
陆旸,《人口结构变化与长期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学术论文
环境经济学方向主要成果
1.陆旸,《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2.陆旸,《中国的绿色政策与就业:存在双重红利吗?》,《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3.陆旸,《环境规制影响了污染密集型商品的贸易比较优势吗?》,《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4.陆旸、郭路,《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和环境支出的S型曲线:一个新古典增长框架下的理论解释》,《世界经济》,2008年第12期。
5.都阳、陆旸,《实现减排与增长的双赢:区域间“碳预算”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7月。
6.张成、陆旸、郭路和于同申,《环境规制和生产技术进步:基于强度纬度上的U型假说》,《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7.韩玉军、陆旸,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基于对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3月。
8.韩玉军、陆旸,《门槛效应、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统计研究》,2008年第9期。
宏观和劳动经济学方向主要成果
1.蔡昉、李雪松、陆旸,《中国经济将回归怎样的常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
2.陆旸,《城市规模分布和经济发展:存在一种特定模式吗?》,《人口研究》,2021年第4期。
3.陆旸,《为什么“人口红利”没能在所有国家出现——一个历史经验的视角》,《劳动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
4.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李雪松、陆旸、汪红驹、冯明、娄峰、张彬斌、李双双),《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指标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4期。
5.宋书杰、陆旸,《中国人口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综述》,《人口研究》2020年第6期。
6.陆旸、蔡昉,《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模拟》,《世界经济》,2016年第1期。
7.陆旸,《成本冲击与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来自中国微观制造业企业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5年第2期。
8.蔡昉、陆旸,《以潜在增长率确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目标》,China Economist,2015年3月。
9.陆旸、蔡昉,《人口结构变化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世界经济》,2014年第1期。(获得“中国第六届人口学会论文类一等奖”)
10.陆旸、蔡昉,《调整人口政策对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劳动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11.Cai Fang, Lu Yang, “Population Change and Resulting Slowdown in Potential GDP Growth in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 2013, 21(2), pp.1-14.
12.都阳、陆旸,《中国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及其含义》,《世界经济》,2011年第4期。(获得“中国第六届人口学会论文类二等奖”)
13.陆旸,《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的国别差异分析——基于Armington模型的实证检验》,《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6月。
14.陆旸,《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的Armington替代弹性估计》,《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12月。
其他成果
1.陆旸、王永中,《特朗普政府能源气候政策的动向、有效性与影响》,《当代中国与世界》,2025年第2期。
2.陆旸、孟繁成,《失业率影响了职业中断持续时间吗?——来自2014—2022年CFPS的证据》,《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
3.陆旸、郭艺扬,《碳中和相关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4.陆旸、孟繁成,《从历史视角看女性劳动力市场》,《中国金融》,2023年11月。
5.陆旸,《将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通过教育改革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工信财经科技,2023年8月。
6.陆旸,《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经济日报》,2023年2月14日。
7.陆旸,《中国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和对策建议》,《人民论坛》,2021年6月。
8.陆旸,《提升劳动力素质延长人口红利》,《中国金融》,2021年6月。
9.陆旸,《共享员工常态化之路怎么走》,《人民论坛》,2020年9月。
10.陆旸,《中国劳动力供给潜力的微观机制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11.陆旸,《“十四五”时期经济展望》,《中国金融》,2019年5月。
12.陆旸,《反全球化将助推中欧贸易》,《中国金融》,2018年4月。
13.陆旸,《从潜在增长率看供给侧改革》,《中国金融》,2017年6月。
14.陆旸,《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中国金融》,2016年10月。
15.Cai Fang, Lu Yang, “Setting China’s Growth Target Based on thePotential Growth Rate”, China Economist, 2015, No.1.
16.蔡昉,陆旸,《生育政策调整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载王伟光主编《2015经济蓝皮书》,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17.陆旸,《中国人口趋势与排放峰值》,载王伟光主编《2014环境绿皮书》,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
18.Lu Yang, “The Urban Dibao Programme in China: Targeting and its Effect”, The Indian Journal of Labour Economics, 2014, vol.56 (6).
19.蔡昉、陆旸,《中国人口红利的终结:一个潜在GDP增长的视角》,载Ross Garnaut,蔡昉和宋立刚主编《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新模式》,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20.陆旸,《从世界城市规模分布模式看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1期。
21.Lu Yang, Cai Fang, “China’s Shift from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to the Reform Dividend” in China Update, “Deepening reform for China’s long ter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dited by Ligang Song, Ross Garnaut, and Cai Fang. ANU Press, July, 2014.
22.Cai Fang, Lu Yang, “The End of China’s Demographic Dividend: The Perspective of Potential GDP Growth”, in China Update,China, Edited by Ross Garnaut, Cai Fang and Ligang Song. ANU Press, July, 2013.
23.都阳、陆旸,《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劳动供给形势与政策》,载蔡昉主编《201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从人口红利到制度红利》,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
24.蔡昉、陆旸,《中国经济今后10年可以实现怎样的增长率?》,《全球化》,2013年1月。
25.蔡昉、陆旸,《推进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比较》,2013年第1期。
26.蔡昉,陆旸,《中国人口变化及潜在产出增长趋势》,载陈佳贵和李扬主编《2013经济蓝皮书: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27.陆旸,《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长率及其预测》,载蔡昉主编《2012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
28.都阳、陆旸,《劳动力市场转变条件下的自然失业率变化及其含义》,载蔡昉主编《2011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
29.Lu Yang, “D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nflue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ollution-intensive products?” ,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10, 5(2), pp.276-298.
获奖
1.论文《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模拟》(作者:陆旸、蔡昉)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论文《为什么“人口红利”没能在所有国家出现——一个历史经验的视角》(作者:陆旸),获得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3.论文《城市规模分布和经济发展:存在一种特定模式吗?》(作者:陆旸),获得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4.《关于“十四五”时期及2035年GDP增速量化》(作者:李雪松、陆旸、冯明)获得社科院2020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
5.论文《人口结构变化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作者:陆旸、蔡昉)获得第六届中国人口学会论文类一等奖,2014年。
6.论文《中国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及其含义》(作者:都阳、陆旸)获得第六届中国人口学会论文类二等奖,2014年。
7.博士毕业论文《开放条件下的环境与经济增长: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分析》(作者:陆旸)获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
主持课题
1.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才培远计划项目“人口转变对中国长期经济的影响研究”,2024年1月。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口转变对中国长期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批准号:23BRK001),2023年9月。
3.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课题“养老抚幼负担对中国女性就业影响”(课题编号:fnzx071-2023),2023年5月。
4.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口分布和经济长期均衡发展”,2022—2024年度。
5.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人口转变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研究”,2019—2021年度。
6.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2022年10月。
7.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加强配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对实现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研究”,2022年10月。
8.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与国际知名智库交流平台”项目“人口转变及其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2016年6月。
9.主持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课题“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人口与经济和就业”,2016年6月。
10.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和对策研究”(批准号:15BJL012),2015年7月。
11.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资助课题“城市规模分布和经济发展”,2012年。
1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成的原因是收入增加还是污染转移研究”(批准号:11CJY027),2011年9月。
13.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论坛资助课题“成本冲击与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来自中国微观制造业企业的证据”,2011年。
14.主持第三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绿色政策和就业:存在双重红利吗?”,2010年3月。
15.主持第46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