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讨论稿,2015年6月3日
人民币国际化专题 No. 2015-01
离岸市场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增速缘何停滞
肖立晟
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业务迅速发展,在跨境贸易结算、离岸人民币存款、外汇市场交易、离岸人民币债券等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SWIFT的数据表明,2015年前四个月,在中国与亚太其他地区的支付中,人民币的使用比例达到31%,人民币成为中国与亚太其他地区之间最主要的支付货币。伴随着能否加入SDR的热烈讨论,人民币似乎在近期就有望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但从最新数据来看,这样的预测可能言之过早。各方的证据表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正趋于停滞。2010年-2014年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平均增速为55%,香港人民币存款平均增速达到120%。然而,在2015年前四个月,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为2.18万亿元,同比增长仅25亿元,基本持平;同期香港人民币存款下降484亿元,增速降至-5%,新发行点心债为167亿元,同比下降70%。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业务的低迷似乎与人民币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并不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跨境套利空间不复存在。
......
其二,美元周期性上升降低了人民币的吸引力,境内外主体持有美元意愿上升。
......
其三,境内外人民币融资成本逐渐趋同,点心债对境内企业的吸引力下降。
......
离岸市场人民币业务陷入停滞,实际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声明:本报告非成熟稿件,仅供内部讨论。报告版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上网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