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5-04-01 10:54:0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讨论稿,2015年4月1日 

已经发表于《中国金融》2015年第5期 

Policy Brief No. 2015.011 

[PDF全文阅读]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匡可可 张明 

一、什么是前瞻性指引?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作为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从本质上来说,前瞻性指引是央行通过与公众的沟通来管理市场预期的一种工具。狭义的前瞻性指引是指央行声明中有关未来政策利率走势的承诺。广义的前瞻性指引则包括了中央银行提供的与未来货币政策行为(主要是政策利率)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央行发布的未来政策利率预测。 

       前瞻性指引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起,有些发达国家央行就开始通过对利率政策进行定性描述的方式来与公众沟通。新西兰和挪威等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还会定期发布对未来政策利率路径的预测。但前瞻性指引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利率降至零下限从而导致常规货币政策失效时,能够发挥的再宽松作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并面临持续通缩压力,日本央行首次在零利率条件下采用前瞻性指引,宣布“将在通缩压力消除之前维持零利率政策”。然而,当时面临零利率下限问题的国家还不算多。直到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零利率下限困境,美联储和欧央行等主要发达国家央行都纷纷将前瞻性指引正式纳入其货币政策框架。 

二、前瞻性指引的作用原理 

...... 

三、前瞻性指引的主要类别 

...... 

四、实施前瞻性指引的国际经验 

...... 

五、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虽然目前中国并不存在零利率下限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前瞻性指引不能为我所用。影子银行体系的蓬勃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急剧扩张,导致传统意义上数量型调控手段的有效性明显降低。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立健全基准利率调控框架、强化价格型调控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下,前瞻性指引作为被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管理市场预期的有效工具,值得中国央行借鉴。 

       首先,中国央行可以考虑通过前瞻性指引来增强对中长期利率的控制。...... 

       其次,对前瞻性指引的使用有助于降低金融市场波动性。...... 

       再次,从短期来看,中国央行可以首先实施一些较短期限的开放式指引或状态类指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声明:本报告非成熟稿件,仅供内部讨论。报告版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上网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