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需变动影响出口的机制及政策应对:企业动态视角》
高凌云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动态研究进展
第二节 出口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中国工业企业的异质性
第一节 不同分布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分布估计与检验的方法体系
第三节 数据库、指标的选择与说明
第四节 中国工业企业规模的分布特征
第五节 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分布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动态划分规则及应用
第一节 企业动态的界定
第二节 中国工业企业动态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在企业生存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需压力与中国的出口决定方程
第一节 理论基础、出口方程推导与计量方法选择
第二节 需求、供给面变量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出口与内需等的统计特征
第四节 内需对出口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动态、产能与出口强度
第一节 边际成本可变条件下的计量方程
第二节 出口强度分解、测度与数据说明
第三节 不同类企业动态效应及相关变量的特征
第四节 对不同企业动态效应影响因素的估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需与出口的关联:国际规律
第一节 内需与出口的关联
第二节 结构背离程度测算与典型事实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理论假说
第四节 内需与出口结构背离的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十三五”时期,国内经济正面临“三期叠加”带来的诸多挑战。从对外贸易的视角,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外贸增长的总体环境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造成全球市场总需求不振,短时间内难以回到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资源能源供给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约束加剧,造成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出口比较优势急剧下降。因此,如何实施双向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和空间,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成为我们必须首先面对的重大课题。
与现有出口研究将其视角大多放在出口总量、结构(如不同技术含量贸易品比重、二元边际、专业化道路、价值链等)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同,本书立足于市场经济重要特征之一的企业动态;从经验角度说明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动,对中国是否存在“内需压力假说”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判断;系统分析和论证了外需、竞争力、内需等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出口变动中、来自不同形式企业动态贡献的影响和具体机制。全书共八章,除绪论外,其他章节的内容可简单归纳如下。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列举和归纳了本书研究涉及的两个方面的文献,即企业动态、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依据项目设计的精神,对这两方面研究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要将之结合起来等进行了评述,用以判断本书在现有研究中的地位。
第三章利用中国经济普查数据库中的全样本工业企业,以及分布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和非参数检验,从总体和行业层面,具体估计、检验和比较了中国工业企业规模和生产率的异质性特征,从而为后续研究所做假设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章在后续进行的企业动态分析之前,利用三年规则对企业的进入、在位、短期存活与退出进行了科学界定,并具体分析了三年规则相对两年规则优势之处。进而,在充分考虑现有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特点的基础上,提供了中国工业企业的动态特征。除此以外,本章还提供了企业动态划分在企业生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第五章在不同产业内部企业生产率服从Pareto分布的假设下,纳入可变价格加成以及潜在企业针对不同产业的进人选择,并基于HS产品分类六位码和中国工业产业四位码层次的数据,系统分析了内外需、经济规模和竞争力在我国出口增长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
第六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在剔除了短期存活企业的扰动之后,将整体出口强度细分为在位企业效应、进入企业效应和退出企业效应;进而,在边际成本可变的假设下,着重考虑了产能对不同类型企业动态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七章基于ISIC四分位产业数据,测算了51个国家出口与内需的结构背离度,遵循“典型事实—理论假说—经验证据”的分析范式,在多国经验中探究了出口与内需结构背离的成因及影响。
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提出了建立在前文分析基础之上的、能有效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对思考如何重塑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根本性优势来源和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