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进口助力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复苏
2022-01-06 23:53:00

本文发表于《中国外汇》2021年第22期

  中国进口助力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复苏

  张琳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48916.6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出口总值为270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2.2%;进口总值为21905亿美元,同比增长31.4%。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意见》,明确指出“在稳定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2018年11月,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扩大进口对外贸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中国进口增长对疫情重创下的全球经济又意味着什么?笔者通过梳理中国进口发展的典型事实,对比过去十年中国进口的变化,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一,中国进口规模显著扩大,对中国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中国对外贸易更加趋向平衡。过去十年,中国外贸历经了金融危机、全球贸易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等数次冲击。受国际经济形势拖累,2010—2015年中国进口增速显著放缓,但进口规模仍在波动中持续攀升,从2010年的13962.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0659.6亿美元,增长了48%。特别是2017年、2018年,中国进口增速分别达16.1%和15.8%,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见图1)。2018年,中国贸易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25.3%,成为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见图2),表明中国对外贸易正在向“出口与进口基本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第二,中国进口结构持续优化。从生产的角度看,保证了国内生产供应的稳定,有助于提高中国供应链的韧性;从消费的角度看,丰富多样的进口产品,有助于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直接反映了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2019年,中国进口产品种类为4425种,基本与我国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相称,进口产品的多样性已经超过日本(4411种)和印度(4356种)。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是中国进口的三大类重点产品。2020年,中国进口快速回稳,得益于这三类产品进口增长的有力拉动。与2019年同期相比,机电产品进口增长4.5%、高科技产品进口增长7%,农产品进口增长14%,均实现了正增长。观察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的月度进口数据,也验证了这三类产品对扩大进口的积极作用(见图3)。中国不仅实现了“多进口”,更实现了“有用的”、高质量的进口。

  第三,中国进口是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进口大国的地位持续巩固,对世界进口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截至2020年,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2010—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年均增长率为7.65%,约是同期世界货物贸易进口增长率3.61%的2.1倍。与全球GDP排名前四位的国家相比,2010—2020年,中国进口增长对世界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7.7%,美国为18.3%,德国为4.8%,日本则为-2.5%。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的份额稳步攀升,从2009年的7.91%上升至2020年的11.54%,提高了3.63个百分点(见图4)。2010—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口增速世界第一,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复苏、世界市场回暖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美国、日本、德国货物贸易进口大幅收缩,分别同比下降6.2%、11.9%和5.1%。中国经济却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能,进口仅下降1%,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第四,中国进口来源日益多元化,中国的高水平开放惠及世界更多国家。中国进口来源国的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进口伙伴国已达215个,几乎涵盖全球所有国家,超过了日本、印度和意大利(见附表)。中国更高水平的开放,践行了支持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的主张,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了中国力量。比较2015年与2019年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可以发现,中国市场对亚洲国家愈发重要(见图5)。中国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大消费市场,完成了从生产“中心”向生产、消费双“中心”的转变。而来自于美国、德国的进口份额则有所下降,表明中国进口减少了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开始更多地向地区内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预期明年1月RCEP生效后,RCEP成员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中国GDP增速仍将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复苏、进口扩大也将进一步发挥“加速器”的作用,助力全球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