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CEEM《一周全球财经要闻》(总第478期)
2021-10-25 18:29:0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CEEM),2021年10月18日-2021年10月24日

  CEEM《一周全球财经要闻》(总第478期)

  1.美联储褐皮书强调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瓶颈 待观察

  美联储最新褐皮书称,美国经济仍在稳步增长,但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瓶颈正在推升通胀压力,最新的褐皮书提及劳动力短缺26次,供应链瓶颈37次,相比之下,今年1月两者仅出现6次和9次。大部分地区报告经济活动以温和的速度增长。然而一些地方联储指出,由于供应链中断、劳动力短缺以及新冠变异毒株的影响,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同时,美国通胀压力高企不下,令企业承压。

  2.欧元区10月综合PMI创半年新低 待观察

  受供应链危机、能源价格高企的推动,欧元区企业成本飙升。这导致了本月欧元区商业活动增长放缓,同时,在欧元区占主导地位的服务业也因对新冠疫情持续的担忧而陷入挣扎。

  10月22日,IHS Markit发布的欧元区10月综合PMI初值PMI为54.3,创六个月来新低。该指标是衡量欧元区整体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9月份的数据为56.2。对此,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师Jack Allen-Reynolds表示:“10月PMI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即欧元区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未来几个月通胀或将进一步上升”。

  由于供应链中断和原材料价格创纪录地上涨,加上重型卡车司机的短缺,导致投入品价格指数从70.9跃升至73.1,达到1998年中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为了缓解高昂成本带来的利润压力,生产商们推高了产品的价格,将部分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但消费者无法负担全部转移,生产商仍如履薄冰。就IHS Markit发布的数据来看,产出价格指数从70.4攀升至72.3,达到了IHS Markit从2002年底开始收集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欧洲服务业也受到了打击,欧元区服务业PMI从56.4降至54.7,为4月以来最低。

  就欧洲各国表现来看,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活动增长放缓,而在法国10月服务业的扩张被制造商的疲软拖累,这是由于供应链问题影响了制造商们的产出。

  3.日本9月季调后商品贸易账户逆差6248.14亿日元 待观察

  日本9月季调后商品贸易账户逆差6248.14亿日元,预期逆差5864亿日元,前值逆差2718亿日元;未季调商品贸易账户逆差6228亿日元,预期逆差5192亿日元,前值逆差6354亿日元修正为逆差6372亿日元。由于对能源的强需求再加上进口能源成本的急剧上升,日本进口商纷纷抛售日元来购买石油和天然气,此举导致了日元汇率大幅贬值。日元贬值后,进口物价将上涨,尤其是进口原材料涨价可能会使企业业绩恶化,进而导致日本经济整体规模的收缩。

  4.1-9月中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9.6% 正面

  1-9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2.5%。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29.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3.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2%。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1.9%和31.4%(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从区域分布看,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9.8%、29%和4.1%。

  5.9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降幅扩大 待观察

  1-9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2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1-8月同比下降4.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9%,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1.7%。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4.2%,占同期总额的18.4%,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9个百分点。1-9月,流向制造业136.6亿美元,同比增长9.3%;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2亿美元,同比增长37.2%。流向交通运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也呈增长态势。

  6.商务部等24个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正面

  近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24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了下一阶段服务贸易领域重点工作任务,包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数字化进程、优化行业结构、完善区域布局、壮大市场主体、深化对外合作等。规划编制具体考虑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把握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二是突出改革开放引领作用;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四是明确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7.中埃第八届经贸联委会举行 正面

  10月20日,中国商务部与埃及贸工部以视频方式召开中埃第八届经贸联委会,就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深化互利经贸合作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会议务实高效,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共举办三场配套活动,包括10月18日召开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政府间协调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即将于10月27日举行的中埃经贸合作研讨会,以及28日举行的中埃贸易救济合作机制第五次会议。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埃最大贸易伙伴国。2020年,中埃双边贸易额达145.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是近年来对埃投资最活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8.世贸组织第八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成功举行 正面

  10月20日和22日,世贸组织在线举行第八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此次审议会前,中方共收到39个成员提出的2250个书面问题,会上共有65个成员代表发言。成员普遍赞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肯定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重要作用,充分认可中国在帮助其他国家脱贫、减债和融入国际贸易方面所作贡献。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了上次审议以来中方经贸政策发展及参与世贸组织工作有关情况,重点就“一带一路”倡议、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国有企业、产能过剩、双循环、贸易顺差等一些成员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澄清和解释。

  9.多个石油生产国呼吁保持石油产量稳定,不要过快增产 待观察

  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超65%,达到80美元/桶以上,一些主要消费国呼吁OPEC+要更快恢复疫情时期对石油产能的限制。然而,许多石油生产国对此保持谨慎的态度。尼日利亚与沙特阿拉伯在上周日共同呼吁,OPEC+必须要挡住压力,在疫情消退前不要加快提高石油产量。尼日利亚石油资源部部长表示,石油需求仍是十分脆弱的,OPEC+还不应该改变其每月增加40万桶/日的增产计划。OPEC+将在11月4日举行会议,决定是继续按照原先的增产计划还是随着油价高企、加快石油增产。

  10.IMF:下调2021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预期至6.5% 负面

  10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带来外溢风险等因素影响,预计2021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6.5%,较4月预测值下调1.1个百分点。报告显示,地区内经济增长下调主要受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增长前景恶化影响,尤其是印度和东盟国家。印度经济在去年大幅萎缩后,今年预计增长9.5%,比4月预测下调3个百分点。亚洲经济主要下行风险仍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另外,全球供应链持续中断、全球价值链参与减弱、部分企业和行业金融脆弱性加剧,以及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溢出效应,对亚洲地区经济均构成重大风险。

  11.世行:能源供应持续紧张构成通胀风险 负面

  世界银行最新《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预测,预计能源价格2021年比去年高80%以上,2022年将继续居于高位。世行预计2021年原油价格(布伦特、西德克萨斯和迪拜原油平均价)平均为70美元,上涨70%。随着原油需求走强并达到疫情前水平,预计2022年达到每桶74美元。近期能源价格飙升对全球通胀产生上升压力,如果持续下去也可能对能源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压力。世行预计包括农产品和金属在内的非能源价格在今年强势上涨后2022年将回落。

  12.一周人民币走势

  在过去一周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维持在6.3903-6.4345,总体保持升值。CNY与CNH交错发展,CNY开盘价与中间价交错发展。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信息来源: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路透社、道琼斯通讯社、彭博社、华尔街见闻、新华社、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等)

>>PDF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