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思想红利”
2018-01-28 11:27:00

发表于《环球》2017年11月1日(2017年第22期)

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思想红利”

冯维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双边、多边等多个场合就全球经济治理发表了重要观点,并在2016年9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首次集中阐释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习近平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系列重要判断和论述,抓住了我们这个时代和平、发展与治理的总体特征,丰富和发展了对时代主题的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需要全球经济治理、如何开展全球经济治理等关键问题,形成了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系统完整、逻辑严整的理论思想。

从供给侧弥合全球经济治理赤字

  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是中国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的内在需要。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

  要继续做好对外开放,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掌握并运用国际经贸规则,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也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导全球经济议程,提升中国引导国际经济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和有利于我的方向演变的制度性权力。这是应对国际经济风险和压力、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平稳推进开放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也是弥合全球治理赤字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而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是治理赤字的重要来源。

  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均衡普惠的治理模式和规则,促进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优化重塑,本质上是改善和提振全球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从供给侧根本上有效降低全球经济治理赤字。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为了更好开展全球经济治理,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一是以平等为基础。全球经济治理滞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缺乏平等的制度性保障,且没有及时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现实,其后果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和意愿出现双重错配。为此,有必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二是以开放为导向。要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三是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四是以共享为目标。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当前的重点任务

  对于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有如下的重点任务。

  首先,关于金融治理,一方面要加强货币金融政策国际协调,进一步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完善国际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夯实国际金融安全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在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推动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总结和推广金融治理方面的国际优秀实践。

  其次,关于贸易投资治理,应当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并早日完成剩余议题,维护和巩固多边贸易体制并为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明确方向,释放全球经贸投资合作潜力。

  再次,关于能源治理,应顺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大方向,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加强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和经验分享,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

  最后,关于发展治理,应当致力于完善全球发展框架,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一方面要扩大同发达国家沟通交流,构建多元伙伴关系,打造各方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从南南合作的角度推进全球发展治理,加强发展理念经验交流、深化宏观政策协调、打造合作旗舰项目,务实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中国的着力点

  要顺利完成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重点任务和改善全球经济秩序的任务,中国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支持巩固和发挥二十国集团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平台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确立了其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定位,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不仅如此,二十国集团还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成立更具代表性的金融稳定理事会,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积极支持二十国集团实现从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从危机应对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型,巩固其作为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的地位。

  第二,提高自身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具体来说,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是提升自身参与或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第三,构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伙伴关系。国际经济规则需要不断革故鼎新,以适应全球增长格局新变化,让责任和能力相匹配。而推动国际经济规则与时俱进,不是哪一个国家自己的事,也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完成的事。中国通过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推动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重要举措,打造全球经济治理的“朋友圈”,共同推动国际经济秩序顺应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量上升的历史趋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