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德国智库建设经验报告
2015-11-09 14:45:0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国际投资研究系列(IIS)讨论稿,2015年11月9日

Policy Brief No.201522

德国智库建设经验报告

李国学

  2015年7月至10月,本人在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进行学术访问,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智库建设方面进行了交流,现总结如下:

  1、智库经费来源:财政拨款和课题收入

  由于研究所是一个公共法人,政府支付工资,但是隔几年会有一次评估,评估合格了政府会继续给予经费。研究所有政府课题、企业课题和一些基金会课题。科研人员没有像国内分那么多等级,科研人员只分researcher(有限期合同)与senior research(无限期合同)两类。有限期合同研究人员工资只能从课题经费中出,无限期研究人员的工资由政府支付。

  2、影响政府的途径:政府课题招标与媒体宣传

  通过公开招标获得政府资助的课题。关于课题申请,德国政府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课题申请环境,德国有招标法,德国政府的课题招标是匿名评审的,有个专家委员会决定的,不是德国政府自己决定,关系在拿课题中没有什么作用,不会凭关系而把课题交给某个机构去做。在媒体知名度的高低不会影响能否中标,主要还是看申报书的内容。研究所会根据招标递交申报书,如果申报书的方向与招标课题方向不一致,或方向一致,同样符合条件的申请中价格较高,中标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在公开结果时,政府会告诉你为什么没中标。

  基尔研究所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和媒体官员。新闻发言人和媒体官员是行政人员。有媒体咨询时,他们作为中介介绍研究人员与媒体沟通。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有100多人,经常活跃在媒体的有10多人。在媒体上发表的成果也算工作任务,但比起论文的份量要轻的多。

  3、智库思想来源:国际化合作与基础研究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建立了全球化的研究合作网络,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是其合作机构之一。尽管社科院鼓励大家走出去开眼看世界,这是一种外向的国际化,而内向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然而,在基尔这个只有朝阳区三分之一的小城市里,国际化程度真的很高,各种肤色和种族的人都有。研究所国际化程度较高,英语是其工作语言,其自身的专职研究人员也是多元化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美国(所长就是美国人)、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爱尔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研究所的Workshop国际化程度也很高,主要是与不同国家研究机构合作,围绕某一专题在一起讨论。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并把基础研究作为其主要思想来源之一。当然,在做基础研究时科研人员可能会考虑一下科研成果的应用。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介绍,Brugel和彼德森等智库机构的媒体宣传较多,但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做基础研究,这些智库都有自己常驻的研究人员,其中有很多是大学教授,他们都是做基础研究的。这些专家在Brugel和彼德森等智库机构基础研究较少,但他们会把基础研究这部分工作放在大学或其它科研机构去做。与Brugel和彼德森等智库机构不同,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专职的,由政府支付工资的,在外面机构兼职也是次要的,无法依赖外部“基础研究”来支撑本所的智库建设,所以研究所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4、智库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中立

  如上所述,研究所会积极申报政府公开招标的课题,中标后根据课题需要会写几篇论文或几篇报告等。但是,研究所的课题研究是中立的,即使是政府公开招标的课题,政府也不会干预研究内容的,研究人员也不会完全顺从政府的意见,政府也不想让大家奉承它,而是想听到更多的声音,这样政策就会考虑的全面一些,或者有更多的选择。因为即使在议会里大家也有不同的声音。在课题评审时,政府课题一般有组成的委员会评审,基金会和企业课题由它们自己评审,不会因观点和意见与它们不一致而通不过,至多让再补充点东西。

  5、智库研究的动力支持:联合教育与培训网络

  德国政府规定,除了大学及其大学内部的研究所可以招收研究生以外,研究所没有资格招研究生。研究人员中有一部分是大学教授,可以在大学教课和招研究生,但他们是研究所正式专职科研人员,在研究所具有自己的办公室,在研究所办公室牌子上写明的头衔也是教授。在所有科研人员中,在大学做教授的科研人员比例大约占23%。教课也计入本研究所的工作任务,。当然,在大学教课这段时间的报酬由大学支付,研究所不支付。如果你是教授,只不过你会说这两个月在大学教书(那么这边工资就少了,不会出现研究所和大学发给您双份工资的),也算你工作任务。这里保护人权,每天最多让工作10个小时,其它时间是私人时间。

  虽然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完全放在基尔大学,但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本身的学术研究在德国及其国际上都很有影响力,研究所在每年暑假都会举办国际经济政策高级研修班,邀请世界经济领域的国际知名教授前来授课,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前来学习和培训。当然这种国际经济政策高级研修班是收学费的,每门课程收费为1800欧元。本所研究人员参加国际经济政策高级研修班学习和培训的话,在所里报名可以免费学习。2015年国际经济政策高级研修班是从8月1日开始持续到2016年的5月31日,所涉及的议题主要是: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地理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中的公司、全球化与劳工、国际移民、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任课教师主要来自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西北大学(美国)等。

  6、总结与感悟:结论性评论

  通过将近三个月的调研与观察,本人有以下感想,不一定正确,仅供参与:

  研究“中立”与服务政府的关系。虽然我们的智库研究目前还无法完全做到研究“中立”,十三五规划和中央相关文件依然是智库研究的指导方向,我们的研究要服务于政府的所提出的思路和要求;但是,研究“中立”与服务政府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二者是可以兼容并相互促进的。作为一个智库,我们应当前瞻性地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路,引导政府决策,而不是简单地论证政府决策。前瞻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身就是研究“中立”的体现,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基础研究与智库研究的关系。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相似,二者都是学术与智库并重的研究机构,经费来源的主要途径也基本相同。但是,近年来我们智库建设有弱化基础研究的倾向,这可能是有问题的。如上所述,我们要前瞻性地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路,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否则创新性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泉、无本之木。在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情况下,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仍然强调基础研究和举办高级国际经济政策研究班,也说明了这一点。

  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的关系。尽管社科院鼓励大家走出去开眼看世界,这是一种外向的国际化,而内向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长本身就是个美国人,已经在这个研究所工作十多年了,Workshop也是国际化的,特别是通过国际经济政策高级研修班,建立了全球性的合作研究网络。因为本国人研究本国政策更有优势,国际化可以使政策研究更加深入,而且不同文化的碰撞可以产生新的思维。所以,中国社科院的智库建设在今后应当进一步加强内向国际化工作。

 

  责任条款:本报告非成熟稿件,仅供内部讨论。报告版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上网和刊登。本报告仅代表研究人员的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