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泰国经济能为中国提供何种启示?
2013-12-20 15:01:57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讨论稿,2013年12月18日

泰国经济能为中国提供何种启示?

张明 

       2013年12月3日至14日,笔者作为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ailand,NRCT)的访问学者,对泰国法政大学、清迈大学等学术机构进行了访问。由于访问期间正值泰国政局动荡之际,曼谷局势非常紧张,因此笔者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目标,访问朱拉隆功大学、泰国财政部与央行等机构。但从整个访问过程来看,还是能够获得不少针对泰国宏观经济的真知灼见,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中国经济发展也颇有启发。

       目前泰国宏观经济从整体来看,通胀与失业压力较小,但经济增长动力不容乐观。受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爆发影响,泰国GDP增速在2009年与2011年分别下跌至-2.3%与0.1%,但随后泰国经济在2012年显著反弹,年度GDP增速高达6.5%,尤其是2012年第4季度的GDP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9%!尽管经济增速显著反弹,但在2013年10月,泰国的CPI与核心CPI同比增速仅分别为1.46%与0.71%,PPI同比增速更是出现-0.1%的收缩。2013年10月,泰国失业率更是低至0.6%。表面上看,泰国经济似乎目前正处于高增长与低通胀的黄金组合时期。

       然而问题在于,从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目前泰国的消费、投资与出口增速同时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

       由于最终消费对泰国GDP的贡献接近70%,因此消费增长是泰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泰国的私人消费指数在2013年第3季度出现了同比负增长,而其环比增速更是在2013年第2与第3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的背后是消费者信心的日趋低迷,该指数由2013年3月的84.8下降至2013年11月的75.0,已经显著低于过去10年来81.5的均值。根据笔者的访谈,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近来的政治动荡,二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放缓。

       与私人消费趋势相同,泰国的私人投资指数在2013年第2与第3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同比负增长,在2013年第1与第2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负增长,但在2013年第3季度环比增速已经转正。根据笔者的访谈,导致投资增速低迷的原因,一是消费增长前景不容乐观,二是出口增速显著下降。内外需求的同时走弱导致泰国企业信心下降,企业信心指数已经由2013年第1季度的52.2下降至第3季度的47.8%。

       泰国的出口增速同样不令人乐观。出口同比增速在2013年第2与第3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其中下降最快的是渔业与钢铁行业。泰国进口同比增速在2013年第3季度有正转负,说明内需正在走弱。根据笔者的访谈,导致泰国出口增速下降的一大原因,居然是2011年的泰国大洪水,那次湄南河的泛滥导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损失惨重。此后,外资企业开始推迟在泰国建厂,导致泰国加工贸易出口行业遭遇重大挫折。在笔者访问期间,有多位学者在不同场合均提及两年前的大洪水对泰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导致泰国在2013年第1与第2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货物贸易赤字,尽管货物贸易余额在第3季度由负转正,但由于服务贸易逆差与海外投资负收益的放大,导致泰国在2013年第2与第3季度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经常账户赤字。2013年夏天全球金融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提前退出量化宽松,导致泰国在2013年第3季度出现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

       国际收支的恶化,导致市场开始怀疑泰铢汇率是否重新高估。2013年11月,泰铢对美元汇率达到31.64,显著高于过去10年35的均值。泰铢名义与实际有效汇率更是在继2010年底之后,到达自东南亚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点。然而根据笔者的访谈,泰国学者对泰铢的高估问题并不悲观。其主要理由是,泰铢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基本市场化,泰国央行并未持续干预外汇市场。因此一旦泰铢持续高估,做空力量将会增强,使得泰铢汇率回归均衡区间,这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盯住美元制不可同日而语。

       从财政政策来看,尽管泰国目前的财政赤字尚属可控范围,但政府债务占GDP比率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笔者访谈的泰国学者均表示,泰国政府债务的上升,与近年来泰国政府实施的民粹主义政策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泰国选民的支持,泰国政府不惜以财政赤字与债务高企为代价,向选民提供各种优厚措施,例如购买汽车的税收返还政策将泰国人购买汽车的实际成本降低了15%至20%。泰国学者抱怨到,政府是短视而逐利的,无论欧洲的地中海国家还是泰国,都是如此。

       泰国目前令人最为担忧的,是资产价格很可能再度出现泡沫。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目前的价格水平都非常接近甚至已经超过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曼谷城区的房地产价格近年来增幅惊人。泰国学者担忧的是,未来一旦美联储步入新的加息周期,导致泰国出现大量资本外流,并推动泰国央行也水涨船高提高利率水平的话,那么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调可能难以避免,这将导致社会财富的重新洗牌,中产阶级可能再次被洗劫。

       笔者之所以选择泰国作为访问对象,除了对泰国上述宏观经济走势感兴趣外,其实还带来了两个其他问题。问题之一是,在2013年夏天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导致的全球金融震荡中,泰国经济的表现远优于印度、印尼、巴西、南非等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泰国学者的回答是,主要原因是泰国央行的独立性显著增强了。在美联储实施三轮量化宽松期间,泰国央行顶住了来自泰国政府的压力,拒绝实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反过来降低了美联储退出量宽时对泰国经济造成的周期性震荡。据说泰国央行行长的信条是,不急于干预市场经济,即使要干预时,也要少说多做。

       问题之二是,泰国早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开放了资本账户,而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泰国重新采纳了一些以价格为基础的资本管制措施。那么泰国的经验能够对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提供什么启示呢?对此泰国学者的回答是,建议中国政府对加快开放资本账户小心谨慎。泰国当年的失误,恰好在于没有在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之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从而引发资本大举流入、导致本币汇率高估,从而为投机者的攻击埋下伏笔。一位泰国学者忧心忡忡地说,资本账户的过快开放最终将会损害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而中国的最大问题在于,过去30年没有真正的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缺乏对危机后果的感受,而且容易滋生如下自满情绪,即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任何危机的爆发。

       综上所述,泰国经济的故事能够为中国经济提供何种启示呢?从笔者此次短暂而丰富的泰国访问经历来看,以下几点启示是弥足珍贵的:第一,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提高,以及本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能够提高一国经济应对外生性冲击的能力;第二,要避免实施民粹主义的财政政策。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居民部门收入的增长应主要建立在国民收入在居民、政府与企业三部门之间的重新分配基础上。如果想实现三部门皆大欢喜,那么后果不是通货膨胀,就是政府债务飙升;第三,未来中国在经常账户收支方面,应该努力避免步入泰国与巴西的覆辙,即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逆差以及海外投资负收益所抵消,从而出现货物贸易顺差与经常账户逆差并存的不利局面,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应加快国内服务业向民间资本的开放,以及推动中国企业向海外的直接投资;第四,中国政府仍应小心谨慎地推动资本账户的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仍应遵循适当的顺序,本币汇率与利率的基本市场化应该是资本账户全面开放的重要前提。中国政府应该做好未来爆发不同程度金融危机的预案。中国的官员与学者应该对金融危机心存敬畏,避免出现盲目自大的情绪。毕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