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日韩自贸区的航船难达彼岸
2013-04-16 15:59:35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IGI(国际问题研究)系列讨论稿, April 8th, 2013

中日韩自贸区的航船难达彼岸

李春顶

       中日韩自贸区的航船已经吹响集结号并扬帆远航。三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共利性是合作的坚固基石;历史问题与领土纷争是磋商中剪不断的隔阂与羁绊;当下开启谈判的意图可能更多思量的是政治和外交目标,是对既定计划与承诺的回应,发出的是三国寻求友好的信号;面对前世今生的“恩恩怨怨”,三国诉求的迥然相异,以及国际形势的“惊涛骇浪”,中日韩自贸区的航船短时间内很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酝酿、研究和讨论后终于在3月26-2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三国代表对自贸区谈判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和谈判方式进行了讨论。三国商定,商品、服务、投资等领域的协商将同时进行;商品领域协商将采取双方和三方同步进行的方式,服务、投资和法律领域原则上采用三方协商方式;有关协商小组的构成,三国间部分意见已达成一致,对仍存在分歧的内容将继续进行商议。按照预定日程,2013年将共举行三轮谈判,后两轮将分别在中国和日本。

       从目前的谈判议程和安排看,三国并没有形成共同的目标,也没有设定具体的谈判计划。第一轮谈判仅仅确定了一些最基本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和谈判方式,尚没有触及实质内容;同时中日和韩日都还没有从相互不甚“和谐”的政治氛围中走出来,谈判的热情不高。基于此,当下的谈判更多的仅仅是对既定谈判安排和承诺的一个回应,当然也显示了三国都还存有谈判的意愿,希望维持相互合作的关系。这种情形下,很难想象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能够走得很远。

       “十年修得同船渡”

       从2002年中日韩自贸区构想的提出,到2013年3月26日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启动,三国自贸区的酝酿经历了10多年的时间,历程异常的坎坷和漫长,可谓“十年方才修得同船渡”。

       2002年11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金边出席“10+3”会议期间,主持了中日韩三国首脑非正式会议。会上,朱镕基总理正式提出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得到了日韩领导人的认可。随后,三国学术界就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议题开始进行深入研究。2003年10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正式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2004年11月通过了《中日韩合作进展报告》和《中日韩三国行动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三方合作的方向和目标。2005、2006以及随后的2007年,由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三国的领导人会晤陷入停滞。
 
       2008年起,除了在“10+3”框架内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合作问题外,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开始单独就三国合作召开会议。当年12月13日,三国领导人就首次单独召开了会议,并发表《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宣称“三国自贸区联合研究(即三国学术界的研究)将于2008年底完成,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即官、产、学综合研究)将于2009年开始”。2009年10月10日,中日韩领导人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正式提出加快推进由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参加的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2010年5月29日,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济州岛举行,发布了《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三国就提升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达成多项共识;提出努力在2012年之前完成自贸区建设联合研究。2011年5月22日,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举行,三国决定加快自贸区联合研究,争取在年内完成并采取后续步骤。

       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三国一致同意年内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并见证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然而,随后的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以及韩日竹岛领土争端,导致三国自贸区谈判计划搁置。但出乎意料的是,2012年11月三国的经贸部长会议在政治和外交关系紧张的局势下,却又宣布了2013年3月开启自贸区谈判的决定。

       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酝酿过程可见一般:三国在经贸利益上有相互合作和构建自贸区的意愿和要求,但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忽冷忽热的外交关系导致自贸区建设很难开展。未来的三国自贸区谈判一定也不会“风平浪静”。

       自贸区合作的经济基石较稳固

       中日韩三国相互贸易发展迅速,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三国经济上的联系紧密,相互依赖性强,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对中国贸易的依赖较强。可以说,三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合作潜力与空间很大,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可行性。

       从三国之间的相互贸易看。日本在中日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且顺差额在逐年增长;韩国在中韩贸易中也处于顺差地位,顺差额逐年增加;而在日韩贸易中,日本处于顺差地位,顺差额从2004年开始也是逐年增加。在日本和韩国分别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中,韩国的顺差大于日本。所以,从贸易差额的关系看,日本对中国和韩国的依赖程度要大于中国和韩国对日本的依赖。所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三国都有利;比较而言,日韩的收益可能会大于中国。

       另外,中国和日本、韩国属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贸易拓展的空间较大。中国属于发展中大国,虽然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但产业的层次基本还处于较低的阶段;而韩国和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产业层次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因此,中国和日本、韩国具有贸易发展的潜力,加强贸易合作,实现自由贸易对三方都是有利的。

       正是由于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促使三国即使出现外交和政治关系的紧张,仍然没有放弃自贸区的建设计划。在三国自贸区建设中,韩国的态度最为积极,希望尽快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的伙伴关系;日本也不想失去和放弃中国市场;中国通过与韩国和日本的自贸区也能够获得更多市场和投资机会。共赢的经济利益是支撑三国走向合作的物质基础。

       历史问题和领土纷争是难以逾越的羁绊 

       从经济领域考察,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前景是乐观可行的。而领土纠纷和历史问题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最大障碍。

       领土纠纷问题上。中日之间主要是钓鱼岛及周围的3个小岛,这些岛屿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在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强行占领。1945年日本战败后,本应将这些岛屿归还中国,但日本假借美国之手获得对该岛的管辖权。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接受的。韩日之间主要是独岛(日本称竹岛)及其周围34个大小岛屿。日本在1905年入侵朝鲜半岛之后宣告对独岛拥有主权,二战后移交驻韩美军管辖。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后,独岛和其他领土一同归于韩国,但日本一直宣称独岛是日本固有领土。

       历史问题,主要是日本否认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和对华的侵略史。日本编纂歪曲和否定侵略历史的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为开拓、共荣和解放。祭拜殖民者和战犯,公开否认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

       国际形势的惊涛骇浪

       除中日韩三国内部关系对自贸区谈判的影响外,外部环境也对自贸区的建设形成威胁。主要的不利因素包括有:第一,日本态度暧昧,一方面希望促成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但同时却又在积极的准备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并在与欧盟谈判欧日自贸区建设,“脚踩多条船”的状况必然会分散日本的注意力和热情,对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构成挑战。第二,发达经济体具有相互联合构建自贸区,进而可能会主导和重建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的趋势;日本宣布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近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以及欧日贸易区谈判等预示着美国、欧盟和日本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走向合作。这种状况是不利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第三,日本和韩国属于发达经济体行列,而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决定了这两类国家的诉求和对贸易与投资的开放水平要求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三国自贸区的建设。

       总体上,中日韩自贸区无论对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是一块不忍抛弃的“奶酪”,毕竟经济上的利益和共赢的结局是各方都盼望的。但三国相互之间的历史问题、领土纷争以及政治和外交关系上的考虑决定了三国自贸区的航船难免将遭遇狂风暴雨和岩石暗礁,要达到成功的彼岸,恐怕非一日之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声明:本报告为非成熟稿件,仅供内部讨论。报告版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上网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