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CEEM),2025年2月28日
CEEM《全球智库半月谈》(总第301期)
目 录
全球热点
特朗普投资令试图限制美中之间的资金流动,同时从盟友那里吸引更多资金
导读: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2月签署的“美国优先投资政策”行政命令,旨在通过强化国家安全审查限制中美双向投资,同时简化盟国在美投资流程。该政策聚焦三大领域:外来投资安全(扩大CFIUS审查范围,限制中国对美科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对外投资限制(拟新增生物技术等行业禁令,考虑暂停《美中所得税协定》),以及中概股监管(重审审计底稿协议与VIE架构合法性)。尽管这些命令释放了金融脱钩信号,但其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影响有限——CFIUS 此前已大幅提高中企并购门槛,且中国军工企业并不依赖美资。“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的调整应平衡国家安全与市场效率,避免误伤盟国投资及美国资本市场利益。
美国主权财富基金?对不明确问题的混乱解决方案
导读: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美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备受瞩目。特朗普政府提出在2026年初前建立美国主权财富基金,并将TikTok视为潜在投资目标,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讨论。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投资工具,其运作模式、融资渠道以及治理结构等都具有深远影响。从全球范围内的实践经验来看,主权财富基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争议。美国若要建立此类基金,需对其可能带来的好处、融资方式以及治理问题等进行深入考量,否则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复杂影响
经济理论
如何在人工智能密集型产业中建立比较优势:来自美国进口的证据
导读:人工智能(AI)正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AI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对国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利用1999—2019年美国进口数据,分析各国在AI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来源。研究发现,科学技能、数字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及较少的数字贸易限制促进了AI相关出口。AI密集型产业相比传统行业更具规模经济,意味着比较优势可能自我强化,推动国家经济收益。研究强调投资于STEM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及合理政策制定的重要性,以提升AI竞争力,同时避免AI军备竞赛,确保全球共享技术红利。
为什么高关税不能缩小贸易赤字
导读:本文探讨了提高关税无法缩小贸易赤字的核心观点。文章指出,尽管特朗普政府曾以缩减贸易逆差为由推行互惠关税政策,但经济学理论与实证数据均表明,关税对贸易平衡的直接影响有限。通过分析2003年至2022年137个国家的贸易与关税数据,作者研究发现,高关税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其贸易赤字往往源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结构性特征,而非关税政策本身。作者进一步解释关税虽能短期抑制进口,但会减少美元供给,推高出口成本,最终导致进出口同步收缩,赤字规模维持不变。长期来看,关税保护还会削弱企业创新动力,拖累生产率增长与居民生活水平。文章强调,试图通过关税调节贸易平衡无异于缘木求鱼,反而可能牺牲经济效率与发展潜力
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传导
导读:本文探讨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加纳、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为例,分析了这些国家的电子货币监管特点,并利用47个国家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电子货币的发展增强了货币政策传导,表现为政策利率向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更顺畅、银行存贷规模增长以及存贷利差缩小。研究还发现,电子货币与银行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了金融包容性和金融深化,并提升了银行业的竞争性。这些发现为政策制定者在电子货币监管设计上提供了重要启示,强调应推动电子货币与银行系统的互补性发展,以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金融中介与僵尸企业:理论与实证
导读:本文探讨了信贷市场状况与僵尸企业比例之间的关系,发现信贷市场紧张程度与僵尸企业比例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信贷市场紧张会增加僵尸企业比例,但当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时,僵尸企业比例反而下降。研究通过理论模型和日本行业数据表明,信贷充裕(即信贷市场紧张)和信贷中介成本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信贷充裕降低了银行寻找新借款人的成本,促使其向低生产率企业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信贷充裕增加了企业退出无利可图信贷关系的动机。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预测,并表明资本注入在信贷市场紧张时能更有效地减少僵尸贷款。研究强调了进一步研究信贷市场摩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必要性,并为设计优化的政策干预提供了依据。
人工智能驱动的研究生成:金融学界的前景与风险
导读: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学术研究,既带来了机遇,也引发了担忧。本文展示了大型语言模型如何生成完整的研究论文,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似是而非看似合理的理论相结合。虽然这提高了效率,但也威胁到了学术诚信,使得严谨格的学术研究与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更难以区分。现有的保障措施可能难以应对规模化挑战无法扩展,需要更新同行审查流程、人工智能披露标准和新的质量指标。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是确保人工智能增强知识生产,而不是用数量压倒质量。
变革性人工智能的经济学
导读:本文探讨了变革性人工智能对经济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和创新等领域。随着AI技术接近或超越人类智力,可能推动经济增长,但也带来劳动力价值贬值和收入不平衡。文章回顾了历史上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影响,认为AI可能引发新的经济模式,尤其在智力劳动可复制化方面。作者提出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深入分析AI对经济的影响,二是探讨AI如何提高经济学研究效率。尽管AI的变革时间表尚不确定,文章强调研究AI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经济学家的重要课题。
债务用于何种互换?——债务互换资源分配的指导原则
导读:本文探讨了债务互换作为一种发展融资工具的潜力及其资源分配原则,重点分析了从双边到三边债务互换的演变,指出三边债务互换通过信用增强和私人债务回购,提供了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减少了政府的债务负担。文章强调债务互换的长期性、法律框架的稳健性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提出了三大指导原则:明确长期愿景、针对受益于长期融资的支出、确保资金使用的额外性。文章指出,债务互换并非万能解决方案,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成为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当前高利率和低流动性的宏观金融背景下,为债务互换的优化使用提供了框架。
本期智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