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CEEM《全球智库半月谈》(总第300期)
2025-04-23 16:28:0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CEEM),2025年2月15日

CEEM《全球智库半月谈》(总第300期)

目 录

全球热点

  美国基础设施:1929-2023

  导读:本文考察了1929年以来美国基础设施的历史演变,并在此过程中揭示了一个关于美国经济的有趣事实:基础设施存量占GDP比重自1970年前后开始持续下降,而政府预算赤字恰在同一时期转为正数并迅速扩大。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并未呈现类似美国的轨迹,这使得美国成为一个特殊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自1970年起逐渐变得不再重视未来规划,社会贴现率呈现上升趋势,且这一转变具有持续性。本文提出的核心事实正是上述现象,文中还就潜在成因进行了学理性探讨。

  让一项贸易法案失效并不能解决美非贸易逆差问题

  导读:本文讨论了《非洲增长与机会法》(AGOA)对美非贸易逆差的影响。AGOA即将到期,但终止该法案无助于解决贸易逆差。文章指出,美非贸易逆差源于两国经济结构差异:美国进口非洲自然资源,而非洲消费者因收入较低,对美国制成品需求有限。此外,非洲基础设施不足也限制了进口。作者认为,AGOA对美国整体贸易逆差影响微小,其终止将削弱非洲经济发展,不利于非洲人购买更多美国商品。

  贸易战与美国法律授权

  导读:国际贸易协定的约束力正逐渐削弱,关税政策被用作外交和经济施压的工具。美国宪政体系中权力的平衡受到挑战,国会和法院在总统关税权限上的态度尚不明朗。国家紧急状态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尽管国会试图限制总统权力,但现行法律仍要求通过两院联合决议和总统签署才能终止紧急状态。

  特朗普关税行动的历史意义

  导读:2025年2月1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来自加拿大的能源产品除外,将征收10%的关税),同时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2025年2月3日,特朗普政府决定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的实施时间推迟30天,但征收关税的威胁依然存在。尽管这些计划随时可能改变,但如果这些关税得以实施,将成为美国贸易政策史上的一项历史性事件,并且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贸易税收增加之一。

经济理论

  远程工作的价值

  导读:据估计,美国有41%的全职员工完全或部分远程工作,这引发了关于员工对远程工作的价值评估及其对工资设定影响的讨论。本文估计了美国科技行业员工对远程工作的价值评估。平均而言,员工愿意放弃其总薪酬的25%,以获得提供部分或完全远程工作(但其他条件与完全线下岗位相同)的职位。科技行业雇主为远程职位提供的薪酬略高于其他相同的线下职位。

  在不确定性与自动化背景下的全球价值链

  导读: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快速全球化之后,全球经济的开放度自2008年以来陷入停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中间品贸易停滞所致。本文认为,不确定性的增加,加上日益强大的自动化技术,可能促成了这一趋势的中断。

  经济学中利用大型语言模型进行大规模信息检索?

  导读:经济学研究的新洪流让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很难跟上。传统的关键词搜索往往无法捕捉到论文因果设计的细微差别或变量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本专栏介绍了一种使用大型语言模型来处理和综合数万篇经济学论文的方法。作者展示了如何将研究结果构建成“因果知识图谱”,该图谱确定了哪些经济概念是相互关联的,以及严格的因果推理方法是否支持这些联系,这有可能帮助决策者、研究人员和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地缘经济权力的政治经济学

  导读:随着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强化地缘政治目标,地缘经济学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地缘经济学不仅涉及制裁,还包括战略性出口管制、供应链重塑、外国援助等措施,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标。然而,经济规模和联系并不足以自动转化为地缘经济优势,政府还需要动员国内企业、民众以及盟友的支持。国内政治、法律限制和政治目标等因素,都会影响政府施加影响的能力。本文将探讨这些政治经济力量如何影响地缘经济战略的实施,并分析如何克服私人利益与国家目标之间的冲突,推动国家地缘经济力量的有效投射。

  本地偏好与中国的全球科学地位

  导读: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科学出版物生产国,引发了对西方技术优势的担忧。研究发现,中国在科学引文中存在显著的“本地偏好”,即本国引用占比过高,这种现象可能夸大了其科学影响力。通过调整引文偏好后,中国在全球科学排名中从第二位降至第四位,落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这一结果表明,本地偏好扭曲了中国科学崛起的真实情况,提示中国应注重科学质量提升,同时也为缓解西方对中国技术威胁的过度担忧提供了依据。

  本期智库介绍

>>PDF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