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ISP 《全球热点问题预测》 2015年9月
2015-09-10 10:40:0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ISP(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组),2015年9月

《全球热点问题预测》

  《全球热点问题预测》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组整理制作的电子简报,每月初经由电子邮件发出,所刊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并以近期(以上月为主)发生的极有可能在未来数月或更长时间产生持续影响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朝韩紧张局势化解

  自8月初,韩朝非军事区韩方一侧发生爆炸引发朝韩关系紧张以来,双方一度互有指责,并采取诸如重启三八线“喇叭宣传战”、进行军事动员、调整警戒水平、调动人员武器等行为。20日,双方间甚至还发生了短暂的炮击事件。但在8月22日开启的朝韩高级别会谈的努力下,至本月末,半岛紧张局势终于重新趋于平静。

  8月25日,韩朝高级别会谈在经过长达40多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双方就多项事宜达成一致。韩朝发表的共同声明包括6项协议内容:为改善南北关系,韩朝将尽早在首尔或平壤举行政府间会谈,推动多领域对话与协商;朝方对最近韩朝非军事区韩方一侧发生地雷爆炸导致韩国士兵受伤一事表示遗憾;韩方在没有异常事态发生的前提下,将从8月25日中午12时停止军事分界线一带的全部对朝扩音喊话;朝方将解除准战时状态;韩朝商定以今年中秋节为契机举行双方离散家属团聚活动,9月初举行红十字会工作会谈;韩朝商定在多领域开展民间交流。

  8月31日,韩国统一部方面表示,韩朝双方将在9月7日举行的红十字会工作会议上,主要就中秋节前后举行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或商讨定期举行团聚活动相关事宜进行讨论。这是对韩朝高级别对话成果内容的进一步落实。

  自2008年以来,朝韩对话渠道被关闭。此次危机事态下,朝韩之间实现了高级别对话,并决定在接下来的政府间会谈中就多个议题展开讨论,意义重大。相信这将有助于加快改善今后的朝韩关系。

  二、欧洲遭遇巨大中东难民潮

  根据联合国难民机构本月28日的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万难民和移民冒险穿越地中海前往欧洲,超过2014年全年总和,其中2500多人命丧地中海。2014年全年,这两组数字分别为21.9万人和3500人。报道称,在8月10日至16日短短一周之内,就有2.1万名非法移民登陆希腊海岸。

  本月,欧洲多国不得不紧急商讨如何应对当前愈演愈烈的非法移民危机。8月2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奥朗德进行磋商,共同呼吁欧盟确立统一的难民政策。德法两国一致要求在难民登陆欧盟之口岸国家,即意大利和希腊,设立欧盟统一的难民注册和接收中心。而希腊却称难民问题超过了其解决能力,意大利民众抗议浪潮则伴随着执政联盟与在野党就难民问题争论不休。保加利亚国防部25日宣布,为应对汹汹而来的非法移民潮,保加利亚打算在边境地区举行一系列军演,以防席卷巴尔干半岛多个国家的非法移民开始借到保加利亚。8月30日,德国、法国及英国三国内政部长向欧盟“施压”,希望欧盟能够在近期召开特别会议应对日趋严峻的移民危机。

  可见,中东难民潮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危机,已成为欧洲一些国家难以承受之重,也将考验着未来欧盟内部的团结和应对能力。

  三、“安倍谈话”回避直接道歉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仅以回顾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反省”“道歉”,并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应肩负“谢罪的宿命”。

  考虑到在战后70周年这样重要的敏感的时间,“安倍谈话”拒绝完全继承“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而仅是使用模糊化的语言表达对二战行为看法的做法,再观察两年多来日本在外交安全领域的一系列行为,可以预期,安倍政府将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王毅出席系列外长会 重申双轨原则

  8月4日至7日,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会议期间,个别域外大国和域内国家以及一些国际媒体极力炒作南海问题。对此,出席会议的王毅外长重申,南海问题不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问题,不应影响中国和东盟合作大局,南海问题应放在中国-东盟关系的适当位置上,通过已确定的“双轨”思路来处理南海问题,即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争议,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为此,王毅提出三点倡议,强调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积极探讨“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呼吁域外国家不要采取导致地区局势紧张和复杂化的行动,各方共同维护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

  从此次系列外长会期间,部分域内域外国家联手渲染南海紧张态势看,南海局势的复杂化将不可避免。如何在复杂化的态势下,以“双轨”思路维护好和实现好南海利益是我周边外交实践中需处理的最重要议题。它解决的困难程度也将是最高的。

  五、奥巴马推最严厉减排措施

  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推出终极版《清洁电力计划》,相比去年美国环保局发布的计划草案小幅提高了减排标准,扩大了各州实施计划的灵活性。同时,终极版《清洁电力计划》还增加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

  终极版《清洁电力计划》的推出具有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首先,美国希望重新占据“道德高地”,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实际行动”主导今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峰会。其次,奥巴马想以此为自己的总统生涯留下一个“核心政治遗产”。此外,一旦《清洁电力计划》顺利实施,将促进美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使全美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增至28%。

  不过,终极版《清洁电力计划》能否真正实施尚存诸多变数。实施该政策可能导致数以百计的重污染燃煤电厂被关闭,来自传统能源行业的阻力不小。同时,到各州提出相关实施方案最晚期限的2018年,奥巴马已经卸任总统。一旦共和党人上台执政,美国政府“食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六、美国务卿克里访问埃及、卡塔尔

  8月1日至3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埃及、卡塔尔。克里此行,是继上月19日国防部长卡特访问以色列、沙特、约旦之后的第二波外交安抚行动。在埃及,克里与埃及外长舒凯里重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并向埃及交付8架F-16战机;在卡塔尔,克里与海合会成员国外长集体会晤,承诺“加快武装海湾国家的步调”,包括继续就地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整合与海湾国家会谈,同时增加军事训练频率。

  克里中东之行目的明确:向埃及示好,安抚海湾国家,释放美国将继续主导中东事务的信号。但在“后伊核时代”,美国能否真的可以继续主导却存在很大变数。伊朗“解禁”带来的宗派矛盾升级、美国在其主导的空袭“伊斯兰国”行动中渐显疲态、美以双方对伊核协议分歧明显,再加上与俄罗斯和欧洲等大国在此地区的博弈,这都将使得美国在中东的强势地位受到极大挑战。

  七、阿富汗发生更多恐怖袭击

  8月以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数十人死亡,其中多为平民。自杀式袭击在阿富汗首都虽屡见不鲜,但频率如此之高,死伤平民如此之多确是近年来所罕见。这主要是因为塔利班新领导人企图通过这些袭击树立权威。但是这些袭击无疑破坏了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和谈前景。

  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方面于7月初在巴基斯坦进行了双方14年来的首次直接和平对话,这一举动曾被阿富汗国内视为具有“破冰”意义,并为阿国内和平与和解带来曙光。随后,塔利班方面还以奥马尔的名义发表声明,称双方首次和平对话具有“合法性”。双方原定于7月底在巴基斯坦进行第二轮对话。但随着奥马尔的死讯被公布,阿富汗政府、巴基斯坦政府和塔利班方面先后宣称暂停和平对话。近来一系列的袭击无疑增添了双方和平对话的难度,对阿富汗安全形势带来不利影响。。

  八、土耳其全面参与空袭“伊斯兰国”组织行动

  28日,土耳其战机加入以美国为首的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国际联盟的行动,空袭了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这是土耳其首次作为国际联盟一员对“伊斯兰国”展开行动。

  土耳其部队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被认为是中东地区除以色列以外最强的军事力量。因此,土耳其的全面参与或可使空袭行动更为有效,影响战局。

 

  

(本期统稿: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