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ISP 《全球热点问题预测》 2014年12月
2014-12-08 11:35:46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ISP(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组),2014年12月

《全球热点问题预测》

       《全球热点问题预测》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组整理制作的电子简报,每月初经由电子邮件发出,所刊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并以近期(以上月为主)发生的极有可能在未来数月或更长时间产生持续影响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乌克兰东部两州选举 俄表支持 西方谴责

       11月2日,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在其控制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举行当地领导人和议会选举。普罗特尼茨基领导的“卢甘斯克和平”运动赢得卢甘斯克地区选举,扎哈尔琴科领导的“顿涅茨克共和国”组织赢得了顿涅茨克地区的选举。针对乌东部两州选举,俄罗斯表示承认,乌克兰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称选举“非法”,将阻碍寻求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进程。作为对“伪选举”的回应,乌总统彼得罗•波罗申科4日宣布废除一项赋予东部两州部分自治权的“特殊地位法”。6日,乌克兰政府宣布,将在东部民间武装控制区实施护照检查等边检措施,任何人进出那些区域必须出示护照。这是乌政府两天内意图切断东部两个“自治”州与其他地区联系的“第二板斧”。
民间武装推动在上述两地举行选举,意在强调独立决心。选举将加剧乌东部的复杂局势,并将引发有关各方的新一轮博弈。此外,俄乌关系、俄欧关系也将会因此受到冲击。

二、中期选举

       11月4日,美国国会举行中期选举,众议院全部435个议席、参议院100个议席中的33个被改选。结果是,共和党赢得对国会参议院的控制权,同时保住了众议院多数党地位。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全面失利。11月24日,奥巴马接受国防部长哈格尔的辞呈。哈格尔也是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中期选举失利后首位请辞的内阁成员。
共和党在拿到参众两院主导权之后,将有效掣肘白宫,让奥巴马做个不折不扣的“跛脚鸭”,美国的政策会更多地体现国会山的意志。其中,对华强硬姿态将更加明显。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共和党对中国更不友好。参议员麦凯恩此前访问越南等国,在对越南军售方面也有可能破冰。

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前大选谋连任

       11月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解散众议院。依据该决定,日本国会众议院于11月21日正式解散,12月提前举行大选。从日本国会的构成和职能来看,解散众议院是日本首相在应对复杂局面、摆脱不利困境、争取主动权时的一种策略。要长期稳定执政,逃脱近年来的“短命首相”魔咒,安倍手中筹码所剩不多。目前,他任总裁的自民党势力正处于强盛期,趁着支持率进一步下跌前,利用首相权力解散众院,靠大选洗牌,确实是一个聪明之举。
从目前的民调看,安倍晋三所属的自民党遥遥领先于其他政党。安倍再度上台的可能性极大。

四、朝俄高层接触 两国走近值得关注

       11月17日至24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崔龙海作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开始为期一周的“俄罗斯之旅”,崔龙海是金正恩执掌朝鲜政权以来访俄的最高级朝鲜官员。他与普京进行了会谈,并转交了金正恩的亲笔信。信中表示,朝方希望同俄罗斯发展全方位的双边关系,并在解决朝鲜半岛现有问题方面与俄罗斯展开合作。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与崔龙海会谈之后披露,俄朝政治关系得到加强,两国准备开展各层次接触,包括最高级别交流。拉夫罗夫还指出,朝鲜准备在不设先决条件的情况下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今年以来,朝俄政治关系得到大力加强,双边高层交流频繁,金永南、李洙墉、玄永哲、崔龙海等高官相继访俄,俄高官也先后访朝。不管接下来金正恩首次出访是否会选择俄罗斯,但考虑到同是处于被制裁和孤立的位置,朝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而六方会谈的重启却不可能在近期实现。主导六方会谈的并非俄罗斯,而是美国,斡旋方则是中国。

五、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

       11月7日,国务委员杨洁篪钓鱼台国宾馆同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以下四点原则共识:一、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二、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三、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四、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但未过几天,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便声称,虽然日中两国承认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不同主张的共识,但日本政府仍然坚持“钓鱼岛不存在争议”的立场。
可见,短期内,中日关系将无法有实质性改善。

六、伊核谈判再次推迟

       根据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去年11达成的阶段性协议,伊朗应于今年7月20日之前就该国核计划作出妥协,换取西方国家缓和制裁,双方同时寻求通过谈判达成全面协议。由于未能于7月20日之前达成全面协议,双方决定将谈判延长至11月24日,并争取在此之前达成全面协议。但11月24日,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决定,将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延至明年7月1日。
伊核谈判与会方在离心机的数量和类型、对伊朗制裁立即全部解除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虽然会谈被再次延期,但将来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七、国际油价下跌 欧佩克成员国决定仍维持现有产量

       过去几个月以来,国际油价暴跌30%以上,不少“靠油吃饭”的国家正面临巨大压力。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召开会议决定,维持现有产量。
欧佩克不减产对俄罗斯的石油业以及美国的页岩油行业将带来较大的冲击。

八、APEC峰会、G20峰会、东亚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密集召开

       11月5日至11日,以“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的APEC峰会在中国北京召开;11月13日,第九届东亚峰会在缅甸内比都举行;11月15日至16日,以“经济增长、就业与抗风险”为主题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

       国际会议的密集召开,给中国提供了宽阔的外交舞台。尤其是在APEC峰会上,作为东道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了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倡议,应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大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应全力推动改革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通过结构调整释放内生动力;应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让脚下之路、规则之路、心灵之路联通太平洋两岸全体成员。会议还发表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

       今后中国将在国际多边舞台上发出更多自己的声音,也将会更加自信。

九、国家领导人密集出访

       11月1日至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巴林和约旦四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11月12日至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缅甸内比都举行的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九届东亚峰会,并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 11月15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11月16日至23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总、斐济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斐济同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会晤;11月20日至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三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国家领导人的密集出访,深化了与对象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我外交格局。
                          
(本期统稿: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