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IGI(国际问题研究)系列讨论稿,2014年1月6日
后巴厘岛时期国际贸易规则治理走向何方?
张琳
2013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巴厘岛部长级会议胜利落幕,经过多天的讨价还价,几乎夭折,终于达成了“巴厘一揽子协定”,这是WTO成立以来首份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实现了18年来多边谈判的“零突破”,也是多哈回合谈判12年僵局的历史性突破,意义重大。“巴厘一揽子协定”是多哈回合的“早期收获”,共包括10份文件,内容包括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内容。
这份协议挽救了WTO的困境,恢复了WTO的信誉,避免了WTO被边缘化或被架空,丧失全球贸易治理机构的地位,关系到WTO体制的前途和生命力。然而,如今WTO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并未消除,其自身发展的顽疾也未改变,后巴厘岛会议时去,WTO能否重拾权威,能否维持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者的核心位置仍是不小的问号。
WTO效率低下,核心内容困难重重
1993年12月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WTO正式成立。2001年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正式启动多哈回合谈判,旨在塑造更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达成跨部门和跨问题的多层次协定,坚持开放的贸易体制,谈判涵盖了农业、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等多个领域和主题。多哈回合至今已经历了六轮谈判,时间长达12年,过程曲折,一度停滞,难度极大,谈判的难点和焦点体现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构建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政策上的尖锐矛盾。
表1 WTO历次部长级会议内容列表
……
巨型FTA的挑战,区域性大国集团的冲击
……
贸易规则新议题的“另起炉灶”
……